坐落于中国安徽合肥市逍遥津公园旁,原名铁佛寺,又称明教台、曹操点将台。该寺始建于南朝梁时,至隋末,寺院荒废。公元766—779在废墟中掘得铁佛一尊,庐州刺史裴绢上奏朝廷,准奏重建,定名为“明教院”。明代改称“明教寺”。后迭经兴废。至1853年,复毁于战火。光绪年间重建。1937年冬,寺院部分建筑被日军飞机炸毁。新中国成立后,政府有关部门多次拨款修缮。1983年,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。明教寺历史悠久,建筑雄伟。在清代,居合肥城众寺之冠。现存建筑有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地藏殿、客堂、寮房等。
明教寺位于
合肥寺消遥津公园边上的明教台上,相传此台曾是
曹操的点将台。1983年,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。
明教寺初建于
南朝梁武帝年间(502-549年),初名
铁佛寺。唐代重修,定名“
明教寺”。后历代屡加修葺,后毁于兵乱。清同治九年(1870年)重建。现存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是清
光绪十二年(1886年)所建。过去,寺周围广植松树,“
教弩松荫”为古庐州八景之一。
1984年
明教寺由文物部门移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,作为
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。这些年来,
明教寺的大雄宝殿等殿堂、僧舍、亭阁都修缮一新。
明教寺山门建在一梯形台阶上,山门为单檐
歇山式卷棚顶,粘土筒瓦,屋角发水戗,单椽,无斗拱,饰挂落。大雄宝殿为
重檐歇山顶,粘土筒瓦,屋角发嫩戗,无斗拱、柱廊。大雄宝殿旁有屋上井亭、教弩亭等名胜,均为钻尖式屋顶,粘土筒瓦,嫩戗屋角,下设鹅颈椅。整座寺院轴线基本对称。殿堂内重塑了佛像,金碧辉煌,成为
合肥市规模最大、影响最大的佛教圣地。
明教寺继通圆法师之後,有学道、赛陀、精慈、三根、梦东、藏印、妙友等和尚住持,对寺院建设和弘扬佛法均有诸多贡献。